吴凉,中共党员,2015年6月毕业于OE欧亿官方网站(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8年6月获内蒙古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2022年9月获山东老员工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2023年回到母校工作。硕士期间加入内蒙古自治区“模式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在光学精密工程、电子与信息学报、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在光学精密工程发表的《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低剂量CT肺结节检测》入选2021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2018年硕士毕业论文获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并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在读博期间,先后在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硕果累累。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进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据吴凉老师讲述,在开始正式的学习之前,自己对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在本科期间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才逐渐发现了这一专业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因为对生物医学工程这一专业的不断了解和日益增长的兴趣,才让吴凉老师坚定了自己要继续深造的想法。本科毕业之后,吴凉老师考到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进入了内蒙古自治区“模式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主要进行医学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着重于肺癌早期发现的有关课题,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受到研究生导师吕晓琪教授和良好科研环境的影响,吴凉老师在参加工作和攻读博士学位中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并成功被山东老员工物医学工程专业录取,在导师刘常春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方向的研究,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辅助诊断关键技术去噪、分割、配准和分类等领域成果颇丰。
内蒙古自治区“模式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
重视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博士毕业之后,本就有回馈母校想法的吴凉老师在了解到目前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母校。在辅导员工毕业设计时,时常被问及科研方向选择的问题,吴凉老师这样讲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心之所向,就是前进的方向,希望同学们都能以自己的兴趣为主来选择自己将来的科研方向和所要研究的课题,选择好之后就要入门,入门之后就要坚持,这样才能在科研方面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据吴凉老师所辅导的研究生同学讲述,吴凉老师在科研学术方面一丝不苟,生活方面平易近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吴凉老师注重思维上的引导,反对填鸭式的教育,希望同学们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侧重于培养员工的独立思考和积极解决难题的能力。
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与生物医学工程结缘已经有七年之久,吴凉老师总结自己科研的成功秘诀在于由兴趣出发,坚持本心,做好自己。在科研上,秉持纯粹的原则,做真实的科研,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在能力范围内,能争取的就尽全力去做,自己能力达不到的时候会选择默默努力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刻意强求。在生活中,吴凉老师更喜欢选择通过运动的方式来放松,尤其喜欢打羽毛球和跑步。锻炼好身体,不仅可以放松身心,也可以增强体质,劳逸结合,更有助于专注的科研。